

日本樂天鷹棒球隊監督野村克,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素以「ID野球」(數據取勝,善於根據數據來執行棒球戰略)。今日比賽慘敗於營建系,除了練習不足外,也許也可以透過最佳化的守備位置與棒次安排,減少失分率。由於每次到場比賽人數均不固定,故1-7棒暫時以固定成員為主,8-10棒留給非固定球員。下圖一為根據每人對於各守備位置的適合度(效益與貢獻度)所最的最佳化分配。最佳化演算的目標函數設定為讓整體成員具有最小的成本值:
下圖二為根據最佳化演算後的個人守備位置建議前三順位,若今日有人缺席或選手更換則可從第二、第三順位來遞補。

有趣的是,改由效益比來分析,其結果也大同小異。如下圖三:
恩~職棒比賽怎沒有人想到可以這樣來做?
p.s 其他非固定成員暫時包含:林葳、啟文、俊昌、阿興、二哥
5 則留言:
希望可以將輸分控制在十分內,否則對手以後也不太希望找我們打~~
其實表弟我看不太懂這個表說
是數值越大越好 還是越小越好?
不過這禮拜若要打球 我會到
多一個人摟
這個...數據來源分成兩部分:
1.效益比:評論每個人在某個位置的效益;例如明誠有腳傷,不太能移動,放在需要大範圍移動守備的外野其效益就不太好
2.適合度排序:將十個人針對每個守備位置的排序;例如明誠最適合的可能是投手、最不適合的可能是左外野手
建立後就是最佳化的數學規劃囉~有趣的是,兩種運算結果,最適位置的排序是大同小異的~
排ㄍ棒次如何阿
你也幫幫忙~~棒次就是表內左邊有數字的欄位啊...
張貼留言